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深入探討Linux與微軟在桌面上的較量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12 , reply:0
  Linux是一個年輕的操作系統,它最初是一些玩家為了自己使用而開發的。由於微軟的壟斷與霸權不得人心,Linux作為一個主角被推上了與微軟的Windows相對抗的競技場,贏得了廣泛關注。無論在世界什麼地方,只要人們嚮往自由,他們都會歡迎Linux。

  Linux有廉價、自由與開放的特性,這是它與微軟競爭的主要優勢。在服務端、嵌入式系統Linux已成為了主流。而在桌面上,Linux還未佔據重要地位。一些Linux公司破產倒閉,部分上市Linux公司股值大幅滑坡,不少評論者開始質疑Linux走向桌面的可行性。

  但是,市場對Linux桌面有巨大的潛在需求:其一,Windows的壟斷性高價對許多用戶來說是一種負擔,人們盼望有廉價替代品;其二,微軟企圖控制用戶的傾向讓人反感;其三,眾多軟體廠商在Windows平台下沒有與微軟公平競爭的機會,發展嚴重受限;其四,Windows的安全性讓一些用戶難以放心;其五,各個國家有發展自己獨立信息產業的意願。

  潛在需求並沒有轉化為實際的市場佔有率,Linux向桌面擴展的努力還沒有多少成果,Linux桌面真的失敗了嗎?

  不!筆者經過研究后認為:繼成功在服務端、嵌入式系統站穩腳跟后,Linux將開始加速向桌面進軍!

  (一)Linux桌面迅速成熟

  Linux在桌面暫時的失敗我想至少有以下技術原因:

  1. 沒有好用的瀏覽器。現在上網對許多人來說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以前在Linux上廣泛使用的Netscape4.x本身瀏覽效果很差,在許多網站為IE優化的互聯網上可謂是處處碰壁,使得一些Linux用戶不得已又回到了Windows。

  2. 沒有做好與Windows共存的準備。當前桌面是Windows的天下,用戶對Windows的依賴很深,只有極少數用戶有可能將自己的系統全部轉向Linux,Linux桌面要想發展首先要能夠在與Windows的共存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3. 桌面環境不是很完善。

  4. 高質量的桌面應用軟體、工具軟體缺乏,比如開發環境和辦公環境可用性不太高。

  5. 易用性需要提高。

  【Mozilla,通向自由世界的橋樑】

  Mozilla的起源要追溯到1998年,Netscape在那場著名的瀏覽器大戰中失敗了。為了繼續戰鬥,Netscape開放了自己的源碼,創建了Mozilla計劃。

  Mozilla不是Netscape的簡單改進,它的目標是要發動一場瀏覽器領域以外的“編程革命”。這是一個在Netscape基礎上徹底重新構架的產品。經過三年多的長跑,Mozilla很快就要成功了:預計在2002年4月發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正式版本:Mozilla 1.0。

  Mozilla最激動人心之處在於創造了XUL語言:一種以XML文檔來描述圖形用戶界面的語言。XUL配合java script,能夠實現非常複雜的用戶界面。此外還可以通過更換Skin和Locale輕鬆地改變界面外觀和語言,通過RDF實現表現和數據相分離。

  XUL使得開發高質量用戶界面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Mozilla本身的界面就是用XUL寫的。

  為了實現用腳本語言實現不了的功能,Mozilla引入了XPCOM:跨平台組件對象模型,開發者可以開發本地XPCOM組件,供腳本調用。Mozilla本身帶有豐富的XPCOM組件,可以實現如文件操作、網路、剪貼板、拖放等常用功能。

  Mozilla還引入了跨平台安裝技術,用戶可以把基於Mozilla的應用安裝到本地,避免每次下載。

  此外,就對W3C WEB標準支持的廣度和深度而言,Mozilla都勝過IE。

  從上可以看出,Mozilla不只是一個功能完善的瀏覽器,更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桌面應用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開發的應用能夠跨操作系統運行(並且在不同操作系統下有著一致的界面)。微軟幾年前全力打擊Netscape時最擔心的事發生了!

  Mozilla為我們的應用開發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筆者有豐富的Java平台、Windows平台、以及WEB應用開發經驗,對.NET也有了解。在對Mozilla進行一番研究后,發現在Mozilla平台上開發應用有以下優勢:

  1. 當前管理軟體有向B/S結構轉換的趨勢。由於多數用戶不能完全擺脫Windows,可以把Mozilla作為統一的應用前端,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計算機配置,打造Windows和Linux共存的協同辦公環境。

  2. 現在Windows桌面還佔據統治地位,從市場考慮多數軟體廠商不可能專門為Linux開發桌面應用。Java、QT庫雖然也可以實現跨平台,但它們的技術難度比較大,另外也缺乏B/S結構的優點。Mozilla可以打消一些軟體廠商的顧慮,吸引他們開發跨平台應用。

  3. 由於XUL以結構良好的XML文檔描述用戶界面,可以很容易地用轉換程序把XUL程序轉換為其它語言的代碼,保護研發投資。

  4. 既使把應用鎖定在單一的微軟平台上,Mozilla也有其優勢。比如和.NET比較,首先,.NET的技術難度比Mozilla大得多,其次,.NET框架不支持Win95、Win98、WinME、WinNT,而Mozilla支持從Win95開始的全線Windows產品。和IE比較,Mozilla可以用更少的努力實現比IE更好的用戶界面。雖然Mozilla沒有IE的捆綁優勢,但Mozilla經過精心設計,其安裝程序當前還不到10M,並且是不依賴於註冊表、環境變數的“綠色軟體”,安裝、卸載都極少出錯,而IE由於和Windows結合太緊密,卸載、安裝IE常會引發系統的不穩定。

  5. 培訓XUL開發者相對容易,可以減少軟體廠商的人力資源成本。

  Mozilla能極大地提升Linux的桌面競爭力,個人認為Mozilla也是迄今為止最具創新的開放源碼項目。

  有了好的產品還需要宣傳與支持才能成功,Mozilla背後最堅定的支持者是AOL,AOL擁有強大的傳媒力量及龐大數量的互聯網用戶。如果AOL發動一場新的瀏覽器大戰,微軟必然會嘗到一點失敗的滋味:首先,將導致IE用戶的減少(由於和微軟的協議,AOL當前用的還是IE),微軟“污染WEB規格”戰術會受到牽制;其次,基於Mozilla平台的應用將迅速增長,為用戶向Linux遷移打開方便之門。

  我想再用個比喻來說明Mozilla的重要意義:

  現在軟體界存在一條鴻溝,鴻溝的一面是微軟控制著的封閉世界,另一面是以Linux為代表的自由世界。封閉世界中的許多人想到自由世界去卻跨不過鴻溝。Linux在努力把鴻溝變窄,而微軟卻想方設法加寬鴻溝,因此鴻溝合攏的過程是緩慢的。但只要我們善加利用,Mozilla能夠在鴻溝上架起從封閉世界通向自由世界的橋樑!

【GNOME和KDE繼續完善】

  GNOME、KDE是Linux下兩大桌面環境,在2002年它們也有重大進步,將推出它們的重要版本:GNOME 2.0、KDE 3.0。它們都引入了不少新特性,並改善了易用性和可用性,進一步縮小和WindowsXP的差距,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桌面應用軟體與工具軟體加速發展】

  著名的辦公套件StarOffice將在2002年推出6.0版(從StarOffice衍生出的還有OpenOffice、RedOffice等),不論從本身的功能還是對微軟Office的兼容來看都做得相當不錯了。它們採用XML作為文檔格式,相對於微軟Office封閉的二進位文檔格式來說有顯著好處:A.更能長久地保護用戶的數據;B.用戶可以用非常簡陋的工具編輯、查看文擋,而不一定非得裝龐大的Office套件。

  其它Office產品如永中Office、WPS、HancomOffice、KOffice、AbiWord等也將在2002年成長並提高可用性,成為微軟Office的可選替代品。

  Linux下的軟體開發環境在2002年也將有顯著改善,能吸引更多開發者為Linux開發應用。

  Eclipse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開發工具平台,由IBM發起並貢獻源碼,有Borland、Rational、Together等著名工具廠商參加。它是一個開發工具的運行平台,也是一個開發工具的開發平台。由於其開放性和通用性,可以包含各種插件,集成不同廠商和個人提供的工具和產品。這些工具插件將可以涵蓋整個應用開發周期,可以處理各種內容:程序文件、Web內容、圖形、視頻…幾乎你所能想象的任何東西。IBM自己的開發工具也在Eclipse平台上搭建。Eclipse在2002年中將推出2.0版。

  開發工具巨人Borland已宣布了C++ for Linux戰略,並有望在2002年度推出正式產品。

  可以讓很多Windows應用程序在Linux下運行的Wine 1.0和LindowsOS 1.0也將在2002年推出,對於一些想節約資金的用戶是一個可以值得考慮的選擇。

  【辯證地看易用性問題】

  易用性是一個系統能否被普通用戶接受的重要因素,當前Linux的易用性比Windows有一點差距,但這點差距往往被人為地誇大了。

  舉個例子:我曾看到一些初接觸Linux的用戶抱怨Linux的文件目錄系統比Windows的難用,事實真的如此嗎?

  恰恰相反,從本質上來說Windows的文件目錄系統才是更難用的:

  1. Windows是多根文件目錄系統,把文件系統分為A:驅、B:驅、C:驅、D:驅...,沒有Linux的單根目錄系統直觀方便,比如在圖形界面方式下選擇目錄時要多一個選擇驅動器的步驟,在命令行方式下的一些操作(如切換當前目錄)也沒有Linux容易;

  2. Windows以"\"作為文件路徑的分隔符,由於C/C++語言中把"\"看作轉義符,使得許多程序員在處理Windows文件路徑時都有過犯錯的經歷。微軟新推出的C#語言也沒敢改變這一規則。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不少對Linux易用性的指責是不公平的,由於使用習慣和對微軟的盲從使得許多人把微軟的產品當成了易用性的參照。

  另外有一些對Linux易用性的懷疑來自於早期的一些使用感受,而沒有看到Linux的不斷進步。

  還有一些人詬病Linux的shell操作方式,但是對熟練用戶來說,shell是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的強大工具,對他們來說,沒有shell的系統才是難用的。

  隨著Linux的發展,Linux在易用性上將會持續提高。

  綜上可以認為:2002年將是Linux桌面技術大發展的一年。希望Linux發行商們繼續努力,特別是要改善產品安裝的方便性(主要是適應各種硬體環境),吸引並穩定更多用戶使用Linux。

  在2002年,Linux將具有向微軟桌面霸權挑戰的空前強大實力!

  (二)微軟的策略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微軟。在剛過去的2001年可以說是IT界的“微軟年”。包括WindowsXP、Xbox等在內的眾多新產品發布,.NET炒得火熱,在同反壟斷官司的較量中也成功地避免被分拆。在大張旗鼓的宣傳與洗腦後,微軟似乎將霸權永固了。

  雖然已習慣了世人的阿諛奉承,但微軟自己還沒有失去清醒。面對逐漸成熟的Linux的衝擊,微軟知道自己的霸權岌岌可危,於是採用各種策略極力維護自己的壟斷利益。

【心理戰】

 

  由於微軟的巨大成功,造成人們對於微軟的心理劣勢,微軟慣用心理戰來達到商業目的,並屢屢奏效。

  心理戰例一:輿論攻擊。 微軟CEO巴爾默宣稱Linux為“癌症”,散布對Linux的恐懼心理,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Linux操作系統可以免費獲得是微軟的致命傷,但正是微軟自己策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免費軟體運動:捆綁IE。微軟CEO的攻擊顯然有失大家風範。

  心理戰例二:過分誇大自己的技術創新。

  譬如微軟對.NET的過度吹噓就值得研究。C#更多的是摹仿Java,在我看來其設計中還有一些為避免與Java過於相似而變得拙劣的特性,但卻當作了不起的創新,並有許多人深信不疑。號稱“是革命,不是進化”的ASP.NET我覺得尤其值得我們警惕:一方面,對於熟悉HTML的開發者來說,ASP.NET沒有提供很有價值的東西;另一方面:ASP.NET把HTML元素的生成封裝在了WebForms組件中,開發者不能自己控制HTML文檔的細節,這樣微軟就可以控制.NET的實現來生成只有IE才能分辨的HTML文檔,這可能是微軟“規格污染”戰術的一部分。

  微軟的心理戰還包括騙人,比如:

  1. 微軟說:我們只做平台、不做應用,只做軟體、不做硬體;

  2. 為推銷.NET,精心炮製“.NET比J2EE效率高28倍”的天方夜譚;

  3. 微軟某經理到西部某省份跟當地領導人說:我們操作系統只賺5%,你們賺95%。

  心理戰的例子還有:比爾.蓋茨喜歡誇大一些尚不成熟的技術來使得人們對微軟產生敬畏心理;雇傭一些文人撰文為微軟歌功誦德...。

  以上是我所觀察到的一些見諸報端的心理戰,暗地裡進行的心理戰估計也有不少。

  心理戰的結果是培養出對微軟的敬畏、忠心、甚至一種膜拜心理,以及對微軟產品的盲從。

  微軟心理戰在中國最顯赫的成果之一是:在2001年底聯想PC全線預裝WindowsXP事件。在此我無意對聯想PC裝什麼系統指手劃腳,因為這是聯想自己的事。但從一些報道來看,聯想不光自己被微軟心理戰攻陷,而且還成了微軟心理戰的代言人,積極地為微軟宣傳、推廣產品,成為微軟進行心理戰的一件利器。

  在這兒我想質疑聯想的行為對自身利益有何好處,聯想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其標榜的“民族產業”路線,向微軟表忠心的結果必然會受到一些民族情緒濃的消費者的抵制,減少其產品銷量。從“民族產業”到為微軟的利益效勞、甚至於損害自己的利益,微軟的心理戰術不可謂不高。聯想領導“拿本土企業家跟蓋茨比 我們缺乏戰略家”的奉承之辭應該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現。

  預裝了WindowsXP自然電腦整機價格降不下去,於是我們看到聯想拋出了抵制低價PC,以及擠壓攢機商生存空間的策略,能否成功姑且不論,但至少有損害消費者利益以及妨礙就業之嫌。

  心理戰,是微軟維持其壟斷的重要手段。

  【預留後路,四面出擊】

  由於微軟需要PC硬體廠商們幫自己賣操作系統,因此雖然微軟到處投資,但一直以來是不敢直接進軍PC製造領域的,微軟高層也多次宣傳“只做軟體不做硬體”。但2001年大力推出的Xbox遊戲機,其配置和主流PC沒有什麼差別,很容易轉變為一台桌面電腦,最近也傳出微軟有打造"家庭數碼中心"(HomeStation)的計劃。正積極發展的Tablet PC也能在不少場合取代筆記本電腦。

  以上跡象顯示,微軟在為未來做準備,如果有一天Linux開始動搖微軟的桌面霸權,微軟極可能會大舉進軍PC生產。因此PC硬體廠商不要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和微軟發生正面衝突,“狡兔三窟”這句中國古訓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微軟為推廣Xbox不惜先賠上幾十億美元。

  大力爭搶互聯網影響力。在反壟斷官司纏身,還面臨分拆危機的時候,仍堅持在WindowsXP中捆綁MSN Messenger,與AOL徹底翻臉。該舉動也可能部分是因為意識到Mozilla的威脅。

  軟體方面,微軟已宣布要大舉進軍CRM市場。對ERP市場微軟也一直垂涎欲滴,但由於ERP的實施特別麻煩,微軟暫時還沒有大動作。

  事實證明微軟是個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公司,有遠見的軟體廠商們應該拋棄幻想,多想想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長久利益,別若干年後發現除了為微軟當技術支持外沒事可做了。

【教育,人才爭奪與產品推銷的另一種方式】

  我現在能夠找到三條微軟在2001年加緊介入中國IT教育的消息:

  1. 比爾.蓋茨在上海宣布旨在培養2000名中國軟體大師的“Architect2000高級軟體研發主管研修計劃”項目;

  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在京宣布:雙方將聯合推出國家職業資格信息技術雙認證考試;

  3. 美國微軟加盟新華書店總店和遼寧出版集團共同運作的“課外工程”,為中國中小學生“量身定做”信息技術教材。

  這些是微軟維持其壟斷優勢的重要舉措,但我們的主流媒體基本都在為微軟鼓掌,我們的政府似乎也對此毫無戒心。

  幸運的軟體用戶們,等著軟體廠商們把你們拴在微軟的體系里吧!

  幸運的中小學生們,收下這“摻著麻醉劑的禮品”吧!等操作Windows已成了你們近乎本能的反應,覺得其它系統都“太難用了”的時候,順從地向微軟奉獻“信息稅”吧!與你們仁慈、盡責的父輩們一起讚美慷慨的比爾大叔吧!有了比爾大叔的悉心照料,你們還需要知道“窗外”有什麼嗎?

  教育,是微軟進行人才爭奪與產品推銷的另一種方式,並且是極有效的方式。

  微軟的策略還包括其它方面,以上只是一部分。比如在Linux的競爭下微軟不得不採取一些有利於消費者的積極策略: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

  對於我極力推崇的Mozilla,微軟是否有好的策略能夠像對付Netscape一樣,將其扼殺呢?比如在IE中模仿XUL搞一個自己的實現(姑且名之為“MXUL”)來吸引開發者遠離Mozilla。我覺得微軟沒有大的勝算:

  1. 完全的開放不利於微軟,如果很多桌面應用都基於XML開放標準而不是基於封閉的Windows API或.NET API,那麼別人就可以很容易地實現和微軟兼容的產品讓用戶向別的平台遷移。

  2. IE體系已做得很複雜,如果要實現“MXUL”需要做大的改動,同時還要保持兼容,工作量巨大。

  3. 當前微軟重點是推廣.NET,如果“MXUL”做成功了,那麼.NET在客戶端的意義會大大降低,這對微軟的.NET戰略不利。

  微軟的策略可以延緩、但不能阻止歷史的步伐。隨著Linux桌面解決方案的逐漸成熟並得到用戶認可,微軟將不得不在維持市佔率和降低產品價格間作出選擇。

  (三)政府對策建言

  我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Linux廉價開放的特性對於我們的信息化有著重要意義:可以為更多國人創造擁有電腦的機會;減少政府財政赤字;讓企業以更低代價進行經營;縮小在軟體技術上與國外的巨大差距。在國家的信息化建設上依賴於Linux更符合我們的利益,而Linux的迅速發展也證明其能夠滿足我國信息化的要求。

  政府行為在中國的信息化過程中應該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已決定大力發展以Linux為基礎的軟體產業,這是從我國現狀做出的非常明智的決策。北京市政府在2001年末的正版軟體採購中給予了Linux大力支持,極大地鼓舞了人心。

  不過,在有些方面,政府仍然可以做得更好。

  【不要助長對微軟的膜拜心理】

  前段時間媒體上曾有北京、上海爭微軟之說,如果是真的,那麼政府的態度值得探討。

  微軟的投資能促進中國的軟體產業發展嗎?誠如微軟的宣傳:“我們在中國的投資是最高規格的”,這是事實,但中國軟體產業的落後現狀沒有因此而改變,這也是事實。微軟在印度的投資遠不如中國,但印度的軟體產業卻非常發達。

  在中國有著世界上少有的對微軟的膜拜氣氛,這可能和多數中國人迷信權威、崇拜金錢有關,當然也部分歸功於微軟及其代言人洗腦式的宣傳。前段時間對大學生的就業意向調查,結果微軟排名第一,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值得我們警惕。

  對微軟的膜拜心理絕對不利於我們發展Linux,因為Linux和微軟的利益是針鋒相對的。中國實行開放的經濟政策,我們不能限制微軟的正常經濟活動。但政府也不應該為微軟的壟斷推波助瀾。政府可以幫微軟打擊盜版,保護它的正當利益,同時也要保護我們自己的產業利益,這樣實現與微軟的雙贏。

  如果我們迷醉於微軟“幫助中國發展軟體產業”的公關宣傳中而沒有警覺,最後結果肯定是越來越深地陷入微軟精心織就的羅網中。

【對信息標準進行適當控制】

  北京市政府2001年末的正版軟體採購結果出來后,我曾看到不少類似這樣的指責:“word是全世界的文檔格式標準 ”、“愚昧的政府,以後沒辦法和外國交換信息怎麼辦?”......

  其實,word文檔從來就不是某些人口裡的標準。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國家標準的電子文檔交換格式是PDF,還沒有聽說過哪個國家把word這種微軟的私有封閉文檔格式作為標準的。

  因此,為了方便信息交換,政府應考慮組織力量開發自己的電子文檔交換標準(可以參考XML等開放標準)。如怕麻煩,就採用PDF也無不可。

  對重要的ICP也應進行適當引導,保證他們的網站在主流瀏覽器上的表現沒有太大偏差(微軟現在有稱霸互聯網的野心,這樣做也符合ICP們自己的利益)。

  【教育先行】

  教育應該為我們自己的產業服務,應有自己的獨立計劃。現在的計算機軟體教育過於偏向微軟體系,甚至我們看到微軟有利用國家資源為自己培養產品推廣者和忠實用戶之嫌。希望政府能在Linux的教育上有所作為,以保證有足夠的Linux技術人才參與我們的信息化建設。Linux開放源碼的特性也使得它更適合作為教學之用。

  (四)結語與展望

  Linux與微軟之爭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站在不同的立場會有截然不同的觀點。但自由取代霸權、競爭取代壟斷是歷史的趨勢。隨著Linux桌面的不斷成熟,基於Linux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將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畢竟大多數用戶的要求是在夠用的基礎上盡量廉價。Linux不是泡沫,它能夠切實為用戶創造價值。

  微軟會採取各種措施來維持它的壟斷利益,我們要破除壟斷最重要的是消除對微軟的心理劣勢。

  要消除“微軟戰無不勝”的心理。比如說微軟一直想進軍重要的移動運算平台--手機,但在諾基亞的狙擊下微軟至今沒有什麼作為。芬蘭這樣一個小國都為世界的信息自由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呢?要相信我們自己也能創造歷史,而不僅是歷史過程的一群卑微看客。

  要消除“跟著微軟走才有前途”的心理。讓我們看一下軟體界除微軟外的三家最大廠商:Oracle、IBM、SAP,Oracle、IBM是明確反對微軟壟斷的,SAP也是走的反微軟路線:它為Linux內核做過較大貢獻,並在自己的產品中優先採用J2EE架構。大軟體廠商中一心一意跟著微軟走的好像還沒有。

  中國的落後現實要求我們重視Linux,但我們與世界相比,Linux應用水平已落後很多了。從這個鏈接“http://counter.li.org/reports/short.php”可以看到我國Linux普及水平在世界上的大致位置。我訪問的時候中國是排在第160位。我相信這些數據還是反映了大部分事實的,因為這畢竟是全世界的排序,畢竟我國在世界上並不算封閉的國家。從排序上可以看出歐洲處於領先地位(排除計算機普及率低的因素,拉美的Linux用戶比例也是相當高的),而北歐應該已進入Linux普及期了,數字顯示我們的Linux普及水平與北歐相比相差在500倍以上,而我們的人均收入只有北歐的幾十分之一,這是讓人觸目驚心的!

  政府應正視現實,制訂並施行符合我們利益的產業政策。要致力於將Linux發展為在政府和教育領域的首位操作系統。不然我們又可能像當年“吸鴉片”一樣,因為“上癮”(使用習慣)而付出巨大代價。

  Linux不會取代Windows,但是它有能力終結微軟的桌面霸權,為世界提供多樣化選擇。雖然微軟及其擁護者們極力辯護“是用戶選擇了微軟”,但確實有大量用戶是不情願地被套在了微軟的體系里,幫他們解脫出來是正義的,也是可行的。

  期望本文能夠鼓舞更多有識之士參與到Linux事業中來,為自己的,同胞的,乃至於全世界的信息自由奉獻力量!

出處:天極博客



[火星人 ] 深入探討Linux與微軟在桌面上的較量已經有386次圍觀

http://coctec.com/docs/discuss/show-post-7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