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開源軟體擋了誰的路了?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12 , reply:0
  

作者:小刀馬 | 原始出處: 博客專欄

  日前,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發布了《有關開放源代碼軟體與商業軟體知識產權的研究報告》報告明確提出“反對政府直接支持或干預任何形式的軟體商業模式”,並以知識產權為切入點,曆數開源模式不值得政府支持的理由。因為這是軟體行業協會的一個公開研究報告,因此一問世,就引來一片問責聲,事實上,作為一個行業協會,直接把焦點引向政府對軟體模式的“干預”或者“偏向”上,顯然這樣稱有失嚴謹。對開源軟體的支持為什麼會遭受如此大的非議呢?究竟開源軟體擋了誰的路了?其實從政府採購的選擇來看,我們就能發現,誰對開源軟體“心懷不古”了。
  報告稱,在國際間交往,中國軟體產業最讓人頭痛的問題是知識產權,作為信產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前副司長的陳沖曾斷言,如果軟體知識產權的問題解決不了,中國軟體產業沒辦法發展。“合理地利用知識產權和創新,把我們的企業做大才是正途。”對此,其實我們應該很清楚地看到,國產軟體產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為什麼會陷入被動?是因為開源嗎?顯然不是,正因為國際巨頭在軟體行業中的地方太強大了,因此也很難給國產企業立足的空間,如果我們的企業不在基礎軟體產業上有所作為的話,那隻能是處處受壓制和剝削。基礎軟體企業的活絡是建立在開源軟體的基礎上的一種延伸和創新。

  其實,國際巨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既有優勢,阻撓著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發達國家大大強化了軟體專利保護后,跨國公司擁有的大量軟體專利對軟體業的所有後來者(包括開源軟體)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對於這種威脅,在歐盟已經引起了重視,中國有關部門也應從中國軟體業發展的全局出發,予以高度關注,及早通過立法加以防範,使中國軟體業(包括開源軟體)的創新不致被軟體專利所扼殺。

  如果沒有開源,那對基礎軟體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明確表示:軟體界的實際情況是,今天的開源軟體已經廣泛地融入商業軟體,尤其是在中國,開源軟體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國的基礎軟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和Office等共性應用軟體,大多是基於開源軟體發展起來的,有的也是因為有了開源軟體,有了跨操作系統平台的需求而獲得了競爭優勢。可以說,沒有開源軟體就沒有今天中國蓬勃發展的基礎軟體,開源軟體已融入中國軟體業,而且這種融合將愈來愈深。

  尤其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政府採購,以前無論是在操作系統還是辦公軟體方面,我們選擇的餘地很窄,基本就是微軟的產品,而且幾乎是天價。而隨著我國自主的相類軟體開始成長起來,我們又看到了什麼?政府採購選擇的餘地大了,微軟的產品價格也有了商量的餘地,不僅價格降下來了,而且還可以再搞價,而這在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顯然,沒有國產軟體的崛起,就沒有今天這種局面的出現。

  其實,不僅僅是我國,現在世界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推廣開源軟體。包括德國、法國、英國、日本、韓國、巴西、秘魯等國政府,都十分重視推廣應用Linux,並將Linux納入政府採購的一攬子計劃。而且,一些跨國公司也非常重視發展開源軟體。目前,以Linux為代表的開放源代碼軟體得到了HP、IBM、Sun、Intel、Novell等幾乎所有的世界各大計算機軟、硬體廠商的重視和支持,他們紛紛啟動了開發和使用開放源代碼軟體的項目。

  政府對開源軟體的支持有什麼不對?軟體協會表示對於軟體,尤其是商業軟體應該由市場去選擇,這種話乍聽起來非常有道理,可是仔細一琢磨卻不是那麼回事,倪光南舉了一個明顯的例子就讓我們明顯看出其中的問題在哪裡了。“中國的紡織品是靠價廉物美而暢銷海外低端市場,根本談不上什麼壟斷,但發達國家卻要加以限制,不允許‘由市場來決定'”。為什麼這時候不說讓市場來決定了?因為誰都知道,如果單純地由市場來決定的話,我們的紡織品將可以統治多少份額?而國外巨頭的軟體何嘗不是如此強勢,全由市場來決定可以嗎?可行嗎?

  另據中國開源組織負責人陸首群介紹,西方國家在軟體巨頭公司還沒誕生時就廣泛使用各種版本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但中國的IT產業起步比西方差不多晚了20年,我們對個別跨國軟體企業的壟斷形成強烈的依靠,這時就不能讓市場決定一切。陸首群認為跨國軟體巨頭已經足夠強大,中國所有軟體企業加起來都難以與其抗爭,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競爭並不公平。顯然,這時候是不可能講公平的。

  國內市場並不應該如軟體協會說的那樣,對開源不支持,或者不偏向,其實應該是加大支持力度。目前我國開源軟體的發展還不夠成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開源軟體人才



[火星人 ] 開源軟體擋了誰的路了?已經有202次圍觀

http://coctec.com/docs/discuss/show-post-7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