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機房日常技術總結——Linux篇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09 , reply:0

如不特別說明,本文的技術都是相對Red Hat 5 和 Cent OS 5而言的.

** 安裝操作系統
Linux安裝過程相對於Windows複雜了許多,而且不同的Linux系統有不同的安裝方法.
1. 是安裝模式.從光碟啟動后,安裝嚮導出現“boot:”提示符等待用戶輸入命令.直接按回車或輸入“linux”再按回車,將進入圖形界面安裝模式,該方法佔用較多的內存,安裝速度比較慢;若輸入“linux text”再按回車,則是是文本安裝模式,安裝較快.
2. 安裝過程,需要設置語言、鍵盤布局、時區等,眼見功夫,這裡就不多說了.分區的學問比較大,也是初學者最頭痛的地方,詳見下文.
3. 就常接觸的版本來說,Red Hat和CentOS的安裝步驟基本一樣,Ubuntu和Debian的安裝過程也很雷同.後者在安裝過程中需要設置一個用戶賬號,系統裝好后,通過該用戶賬號登錄,登錄后可為root賬號設置密碼.
4. 現在常用的Linux系統都有帶網卡驅動的,在系統安裝過程中需要設置IP和DNS等,安裝完成,重啟后,設置好防火牆和SSH就行了.Red Hat 5.1等較低的版本,則需要通過載入U盤安裝網卡驅動.
5. 激活網卡,聯網.詳見後文.
--------------------------------

** Linux分區
1. Linux的四種分區方式:
Remove all partitions on selected driver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在指定硬碟上刪除所有分區,使用默認分區)
Remove linux partitions on selected driver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在指定硬碟上刪除Linux分區,使用默認分區)
Use free space on selected driver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在指定硬碟上的剩餘空間里,使用默認分區)
Create custom layout(自定義分區)
2. 在機房工作中,比較常的是全盤格式化然後按默認分區安裝系統,也就是第一種分區方式,操作相對簡單,不需要進行Boot Loader設置.


3. 另一種常見的分區是手動自定義分區,這個操作也是全盤格式化的.一般需要三個分區:根分區(/),交換分區(swap)和引導分區(/boot),常見的還有用戶分區(/home)、應用程序分區(/usr).注意設置各分區的文件格式和大小.
4. 自定義分區完成後,會有Boot Loader設置(Boot Loader Configuration)界面,需要選中“Use GRUB Boot Loader”(需不是“No Boot Loader”),否則系統安裝結束后,重啟時會由於找不著引導而進不了系統.接下來,是否為Boot Loader設置密碼(“Use a GRUB Password”),這個一般不設,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Boot Loader設置中還有一步,是設定Boot Loader的安裝位置(where do you want to install the boot loader),保留默認的選項“/dev /sda Master Boot Record(MBR)”就OK了.關於引導OS的MBR(主引導記錄),的資料網上有很多,這裡不提.
--------------------------------

** 設置公共程序
第一次啟動系統后,在登錄前,會彈出設置公共程序的圖形界面,登錄系統后也可以通過setup命令進入設置公共程序的界面,在裡面可設置7類選項:
1. Authentication configuration(登陸認證方式);
2. Firewall configuration(防火牆設置);
3. Keyboard configuration(鍵盤組態設置);
4. Network services(網路設置);
5. System services(開機時所要啟動的系統服務);
6. Timezone configuration(時區設置);
7. X configuration (X Windows組態設置);
在安裝過程中諸如IP、DNS、時區等,設置有誤的,在這裡可以重設.最常的操作是在“防火牆設置”中將Security Level置為Disable,否則其他計算機ping不通該伺服器.
--------------------------------

** 激活網卡


系統安裝完畢后,許多時候網卡是不激活的(但有時又是激活的,原因不清楚),需要手動將其設定為啟動激活.
1. 用於配置乙太網介面卡的信息的文件為/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X取值0,1,2,…….n),將裡面的ONBOOT值設為yes.在實際操作中,常將所有的網卡口的ONBOOT值設為yes.至於其他設置,與setup命令-> Network services選項中的設置結果是一樣的,可以不管;
2. 修改乙太網介面卡信息后,需重啟網路服務以使設置生效,命令為:service network restart.
也可以通過ifdown ethX、ifup ehtX命令激活網路介面;
3. 注意:Ubuntu系統中乙太網介面卡的配置文件是/etc/network/interfaces,在裡面可以直接通過腳本修改多個乙太網口.重啟網路服務的命令是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

** 查看伺服器的相關信息
查看伺服器某一信息的命令常常有多種的,用哪條,要看個人習慣,簡單常用的命令有:
1. hostname,查看主機名;
2. cat /proc/cpuinfo,查看CPU信息;
3. cat/proc/meminfo,查看內存;
4. df –h,查看硬碟空間使用情況;
5. uname –a,查看當前操作系統內核信息;
6. cat /etc/issue,查看當前操作系統發行版信息;
7. top,查看後台程序,監控系統性能(按Q鍵退出);
8. ps 查看系統中的進程;
9. cat /etc/resolv.conf,查看域名伺服器地址;
10.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X取值0,1,2,…….n),查看乙太網口;
11. 也可以通過“ifconfig”或“ifconfig ethX”命令查看MAC,IP等網路配置信息.
--------------------------------

** 測試網路聯連通性
1. 直接輸入“ping IP/域名”,一般是通過“ping www.baidu.com” 檢查網路的聯通性,用Ctrl C中斷.


2. 若不通,則ping DNS,ping網關,或ping回送地址127.0.0.1,以確定問題出在哪裡.
--------------------------------

** SSH連接
1. Linux和CentOS系統,默認SSH是安裝並在啟動時運行的.可以通過命令ntsysv直接(或通過setup命令,進入公共程序界面,再運行System services選項)打開Services界面,可以看到裡面有sshd選項,並且已被選定.
2. SSH狀態的三條命令:/etc/init.d/sshd status 查看SSH的狀態;/etc/init.d/sshd start 啟動SSH;/etc/init.d/sshd stop 關閉SSH.
3. 在本伺服器中,輸入命令“ssh <本機IP地址>”測試SSH連通性.
4. 有時通過/etc/init.d/sshd start命令啟動SSH時,會出現報錯,說SSH的屬主不是root,啟動失敗,這時需要先修改SSH的屬主為root,然後再重啟SSH.
5. 在Windows通過第3方軟體SSH Secure、Putty等,可管理Linux伺服器.
6. 注意:Ubuntu預設安裝了openssh-client,也就是ssh客戶端,但ssh伺服器端並沒有安裝,故沒有開啟ssh-server服務.openssh-server需要通過apt-get命令進行安裝.
--------------------------------

** Linux 破密
1. 進入單用戶模式,詳見後文;
2. 在#后執行命令passwd,系統會提示輸入口令,這個口令是不回顯的,輸入完畢,按回車,系統會要求再輸入一遍,輸入要求一致,然後會看到口令修改成功的提示;
3. 輸入命令 init 3轉入多用戶模式,會看到字元模式下的登錄界面,輸入root和新的密碼即可登錄到系統.
--------------------------------

** 進入單用戶模式
linux的單用戶模式,有點類似windows的安全模式,只啟動最基本的系統,網路服務、系統服務等都不啟動.
1. 啟動系統,待系統啟動到grub或lilo(現在一般是grub)引導菜單時,安方向鍵展開隱藏的菜單,找到系統當前引導項;


2. 把游標定位在該選項上按下字母“e”鍵進入這個引導的編輯狀態;
3. 該選項通常有三行語句,用游標選中以“Kernel”開頭的那一行;
4. 然後按下字母“e”鍵進入這一行的編輯狀態;
5. 在該行行尾加個空格,鍵入數字1或single(表示單用戶模式),然後按回車回到原來的界面;
6. 按下字母“b”鍵開始引導;
7. 單用戶模式引導完成後,會有#提示符,表示已擁有超級用戶許可權,在#后執行需要的命令即可進行相關的操作.
--------------------------------

** Linux載入U盤安裝網卡驅動
較低版本的Linux由於與某些主板不兼容,需要手動安裝網卡驅動.
1. 驅動程序的解壓、安裝,跟Linux下安裝其他軟體的方法是一樣的.
2. 由於要通過U盤拷貝驅動程序,這裡涉及到載入U盤的問題.Linux不像Windows一樣,接上新硬體后可以自動識別,而是需要手動去識別.
3. 在使用U盤前,先要為外掛點新建一個子目錄,一般外掛點的子目錄都是建立在/mnt裡面的,當然也可以建在/目錄下,名字可以自己定,如果取名為usb,終端下的命令如下:
mkdir /mnt/usb,然後接上U盤,在終端下輸入命令mount /dev/sda1 /mnt/usb並按回車即可.注意這裡的sda1,USB移動存儲設備通常被識別為sda1,具體可以通過fdisk -l命令查詢.
4. 現在可以使用U盤了,在/mnt/usb目錄下的內容就是U盤的內容;
5. 在使用完u盤后,在拔出前需要先鍵入卸載U盤,命令為 umount /mnt/usb
--------------------------------

** Linux系統下目錄及文件顏色含義
1. Linux系統下會以不同顏色來標明不同的文件,一般來說主要是有以下幾種:
藍色代表目錄
綠色代表可執行文件


紅色表示壓縮文件
灰色表示其他文件
黃色表示設備文件
淺藍色表示鏈接文件
紅色閃爍表示鏈接的文件有問題
2. 可以通過file命令來查看文件或目錄的類型
比如: #file /
得出的結果: /: directory   
3、可以通過dircolors -p命令來查看預設的顏色設置,包括各種顏色為“粗體”,下劃線,閃爍等定義
--------------------------------

** 一些簡單常見的操作命令
諸如pwd、ls、cd、cp、mv、mkdir、rmdir、touch、who等基本命令就不多說了,
1. date命令的功能是顯示和設置系統日期和時間:
輸入date 查看目前系統時間
修改時間需要 date -功能字元 修改內容
修改日期: 將時間設定成2010年12月18日的命令為 #date -s 12/18/2010
修改時間: 將系統時間設定成晚上10點01分0秒的命令為 #date -s 22:01:00
同步BIOS時鐘,強制把系統時間寫入CMOS,命令為 #clock –w
2. 創建用戶、設置密碼、修改用戶、刪除用戶:
useradd testuser 創建用戶testuser
passwd testuser 給已testuser用戶設置密碼
usermod --help 修改用戶賬號的各項設定
userdel testuser 刪除用戶testuser
rm -rf testuser 刪除用戶testuser所在目錄
說明:新創建的用戶會在/home下創建一個用戶目錄testuser,同時會在etc目錄下的passwd文件中添加這個新用戶的相關信息
3. 用戶組的添加和刪除:
groupadd testgroup 組的添加
groupdel testgroup 組的刪除
說明:組的增加和刪除信息會在etc目錄的group文件中體現出來
4. 命令行窗口下用戶的相互切換:
su 用戶名
從新的用戶狀態下輸入“exit”即可退回到剛才的用戶狀態


說明:su是switch user的縮寫,表示用戶切換,# 表示許可權用戶(如:root),$ 表示普通用戶
5. chkconfig --list 顯示各種服務的狀態,利用chkconfig可以輕鬆管理init腳本,例如
chkconfig --list | grep telnet命令可以查看telnet服務
6. 文件/目錄許可權設置命令chmod:
其語法格式為:chmod [who] [opt] [mode] 文件/目錄名 ;其中who表示對象(u/g/o/a),opt則是代表操作( /-/=),而mode則代表許可權(r/w/x)
數字設定法則更為簡單:chmod [mode] 文件名;關鍵是mode的取值,將rwx看成二進位數,如果有則有1表示,沒有則有0表示
說明:
u:user,表示文件所有者
g:group,表示同組用戶
o:other,表示其它用戶
a:all,表示所有用戶
:添加某個許可權
-:取消某個許可權
=:賦予給定的許可權,並取消原有的許可權
r:read,可讀
w:write,可寫
x:execute,可執行
7. rpm常用命令
rpm –ivh < rpm package name> 安裝一個包
rpm –Uvh < rpm package name> 升級一個包
rpm –e < rpm package name> 卸載一個包
rpm –q < rpm package name> 查詢一個包是否被安裝
說明:RPM的常用參數析義
–vh:verbose hash,顯示進度
–i:instal,安裝
–U:Upgrate,升級
–e:erase,移除,卸載
–q:query,詢問,查詢
–qpl:列出RPM軟體包內的文件信息
–qpi:列出RPM軟體包的描述信息
–qf:查找指定文件屬於哪個RPM軟體包
–Va:校驗所有的RPM軟體包,查找丟失的文件
8. Linux的幾種壓縮、解壓縮命令:


compress aaa 將aaa文件壓縮成為aaa.Z
compress -d aaa.z 將aaa.z文件解壓成aaa
gzip aaa 壓縮命令
gzip -d aaa.gz 解壓命令
bzip2 -z aaa 壓縮
gzip -d aaa.bz 解壓命令
bzcat aaa.bz 查看壓縮文件內容
tar czvf aaa.tar.gz aaa 將目錄aaa壓縮成aaa.tar.gz
tar zxvf aaa.tar.gz 解壓縮命令.
tar jxvf aaa.tar.bz2 解壓命令
tar zxvf aaa.tar.gz -C /var/www 將aaa.tar.gz解壓到/var/www目錄下
說明:linux壓縮解壓命令的參數很多,頗為複雜,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

(本文一些相關的技術,詳見本人博客的其他博文~)

本文出自 「一樹清勁」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sunshyfangtian.blog.51cto.com/1405751/459320


[火星人 ] 機房日常技術總結——Linux篇已經有3758次圍觀

http://coctec.com/docs/linux/show-post-49875.html